养蜂知识:蜂群管理技术(一)蜂群的排列蜂群数量较少的蜂场,可以采用单箱或双箱并列;蜂群数量较多,采取排与排交错陈列,各排蜂箱之间要保持较宽的距离。交尾群要放在蜂场的边缘,以巢门对着不同方向为好。蜂箱要 ...
养蜂知识:蜂群管理技术 (一)蜂群的排列蜂群数量较少的蜂场,可以采用单箱或双箱并列;蜂群数量较多,采取排与排交错陈列,各排蜂箱之间要保持较宽的距离。交尾群要放在蜂场的边缘,以巢门对着不同方向为好。蜂箱要用木支架或石块垫高,使箱底和地面至少要保持20厘米的距离。蜂箱后面比前面高2~3厘米。在主要采蜜期,为了提高采集效率,沿海地区最好把蜂群放在蜜源植物的下风头,山区放在山脚下。 (二)蜂群的检查,根据需要,可对蜂群进行全面检查(即对巢脾逐个提出检查和快速检查(即取其中1~2个巢脾检查)。检查蜂群时应注意以下事项。 1.春秋早晚温度低,宜在中午进行,夏季天气炎热,宜在早上或傍晚进行;北方早春应在晴朗无风,气温不低于14℃时进行。流蜜期检查,应避开蜜蜂出勤高峰期。一般,每隔10~15天作快速检查一次。分蜂期和流蜜期每隔5~7天作全面检查一次。采蜜和造脾阶段,要经常进行局部检查调整。冬季包装停卵阶段,不宜作箱内检查。 2.检查时宜穿浅色衣服,戴好面纱,携带喷烟器、起刮刀、记录表等用具,人应站在蜂箱一侧,切勿站在巢口,阻挡蜂路。提起的巢脾,应在蜂箱上方翻转查看。动作要轻稳,避免震动、碰撞和压死蜜蜂,如遇被螫,要冷静避开,切勿丢摔巢脾和拍打奔跑。整针宜用指甲刮去,被螫处和手用肥皂水洗干净后,继续操作。若遇蜂王起飞,不必惊慌,可从箱中提一管蜂,在巢门前抖落,然后恢复箱盖,人蹲箱侧,蜂王很快就会随工蜂归巢。如发生盗蜂,应暂停检查。 1.单箱排列2.双箱排列3.交错排列4.三箱一组排列5.交尾群排列 3.检查后,要依次恢复脾间蜂路,切勿任意放宽,随即盖好副盖和箱盖。 (三)蜂群的迁移如蜂群作短距离的移位,应在每天傍晚时进行,逐步把蜂箱移到预定位置,但须注意该蜂群邻近不能有其它蜂群。如在蜜蜂活动范围内作较长距离的移动,或不可能采用渐移的方法,应先把蜂群搬到10里外的地方,暂放养一个月后,再迁到预定位置。如作长途转移,应用铅纱或尼龙纱门档将巢门封堵,以防工蜂飞失。搬运蜂群应选择在夜晚或清晨进行,并注意固定巢脾和打开纱窗通风。 (四)蜂群的饲养人工饲养按性质可分为救助饲养和奖励饲养两种。 救助饲养主要是挽救缺蜜的蜂群。方法是先将贮备的封盖蜜脾调给蜂群,没有储备蜜脾,也可把蜂蜜加一半开水稀释或把2份机制白糖和1份开水溶化,凉至微温后,于傍晚用饲养器或灌脾喂饲。饲养器可用沥青油毛毡裁成所需大小的长方形块,边角折起,成槽状,再用回形针固定即成。然后灌入糖浆,加置浮标,放在巢脾外侧即可饲养。如果在糖浆中加入0.1%酒石酸或少量酸果汁,可促使蔗糖转化,使蜜蜂更爱吸食。若蜂群较多,群势差别大,又普遍缺蜜,应先集中饲喂强群,然后从强群中抽调蜜蜂补助弱群,以免弱群遭受盗蜂骚扰。 奖励饲养的目的是激发工蜂泌浆,从而间接促进蜂王产卵。奖励饲养宜在流蜜前一个半月开始,直至野外蜜源不缺为止。饲养时应掌握少量勤喂,凡强群或贮蜜少的要多喂,弱群或贮蜜多的要少喂。 (五)修造巢脾巢脾是蜂群生活、繁殖和贮存蜜粉的场所。如巢脾不足或质量不好,就会严重影响蜂群繁殖和蜂蜜生产。造成优良巢脾的条件是巢础新鲜,蜡质纯洁,房眼深,蜂群内新蜂多,不起分蜂热,外界有良好的蜜源。 当外界有蜜源,巢内出现添造白色新巢房,或框梁出现新蜡时,即可加入巢础造脾。在春季进行小群加础造脾时气温低、日夜温差大,应注意保温。加入的巢础框应插在原有子脾的外侧和边框蜜粉脾的内侧,并应把铁丝所在一面朝向子脾,让蜂先筑造五、六成高,然后调转另一面。等待两面都筑造过半后,再酌情移插中央,供蜂王产卵,使筑造完整。小群造脾宜在造好一框,并群势发展后,再加一框。在流蜜期到来的时候,可以在继箱中部,同时间隔插入2~3框巢础,进行继箱群造脾。筑好后及时抽供产卵,再陆续补入巢础框。收捕回来的自然分蜂群,具有强烈营造新巢的积极性,应视群势,充分供给巢础框。插础后,与巢础框相邻的巢脾,其未封盖蜜房会增筑加厚,妨碍新脾的筑造,因此,要经常削平纠正。造脾时,若野外蜜源不好,晚间还需奖励饲养。 |